2024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能源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9月10日,能源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地市一次会议审议。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新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该法律立足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
出台背景
能源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新时代能源发展对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和驱动作用。长期以来,能源基础性法律缺位。制定《能源法》,一是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迫切需要。面对能源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党中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年)》《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14个能源专项规划已出台,中国能源发展改革的方向目标、顶层设计亟需在法律中明确,以保障能源发展方向和基本制度的稳定性。二是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能源领域正经历体质机制的深度调整,电力、石油天然气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文件及配套文件已印发,改革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铺开,亟待通过法律约束和制度安排,明确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规范公平的竞争秩序、明晰的法律关系,实现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发共享为特征的能源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当前,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能源规划、政策、监管、标准等现代化治理手段的相互衔接未充分发挥;能源个品种协同互济、优化整合尚未完全实现,这些都需要能源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能源机构、能源市场等综合性、全局性问题进行规制,为能源现代化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历史沿革
2027年以来,在原国务院法制办、司法部的指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成立了专家组和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多次沟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原国务院法制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送审稿)》修改稿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24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能源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5月6日,国务院办共厅印发《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明确了相关立法项目及负责起草的单位,其中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起草的能源法草案,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24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京举行,能源法草案拟提交二次审议,能源法草案拟增加规定氢能等概念定义。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地市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周光权作的关于能源法草案修改情况汇报。草案二审稿增加能源用户节约能源、参与绿色能源消费,进一步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电源电网协同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储能发展等方面的规定。9月13日至10月12日,能源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征求意见。2024年11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宪法和法律委员副主任委员周光权作的关于能源法草案审议结果报告。草案三审稿增加国家推动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节约能源服务规定;规定能源用户应当积极参与: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能源法规定,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根据宪法,制订能源法。
法律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立足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